武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机遇
首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呼唤着职业教育的大发展,我市职业教育将面临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随着我市经济体制改革和
经济结构调整,社会上出现了数以万计的体制性和结构性失业人员,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并由此而形成了一批贫困的弱势群体。解决就业问题,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固然重要,但“完善就业培训和服务体系,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更为重要。职业教育在促进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职业教育在促进就业、消除贫困,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将大有作为。
其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迫切需要造就规模宏大的技能型人才队伍。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对生产、服务一线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技能型工人的需求日益迫切,而目前进城务工人员很难满足和适应这种要求,这就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强烈的社会需求。
再次,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要求必须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加快农村人才资源的开发。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无论是就地向非农产业转移还是向城镇转移就业,农民工都必须再接受一定的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同时,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正在由个体型向组织型、分散型向规模型、低技能型向高素质型的转化。这对职业教育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服务和发展空间。
第四,发展职业教育也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力就业再就业,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就业形势仍相当严峻。每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2400万人,其中包括800万失业人员,600万各类企业下岗人员,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为此,必须把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作为一项稳定的长期就业支持政策。
最后,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必须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与培训。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历史性任务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但这个任务光靠普通高中是完不成的,同时也不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把今后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中等职业教育上。
武汉发展职业教育的新路径
第一,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实施好“四个工程”。一是组织实施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为我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服务。要积极开展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作,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要根据我市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需要,抓紧制订武汉市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划。二是组织实施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提高进城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帮助他们在城镇稳定就业。三是组织实施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要继续强化农村“三教”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加强农村各类职业学校和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建设,广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大力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四是组织实施好“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职业能力服务。要推进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结合,扩大在职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规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
第二,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四项改革”。一是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转变,推动职业院校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职业学校要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把用人单位满意不满意、学生满意不满意、学生家庭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职业教育质量的最终标准。二是转变办学模式,按照“订单培养”的方式推动职业学校办学模式的改革。要强化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切实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三是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要转变办学机制,大力提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逐步推行学分制,便于学生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四是促进东西合作、城乡合作办学。充分利用武汉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和就业市场,积极开展面向西部和农村跨地区联合招生、合作办学,不断创新合作模式。
第三,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开展“四个计划”。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是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大力提升职业教育办学实力的重要举措。一是开展“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重点建设好20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二是开展“职教中心建设计划”,重点扶持建设4个职教中心。三是开展“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重点建设好高水平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10个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和1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四是开展“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积极推进学校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继续教育进修和企业实践制度,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