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简介

武汉现代青年教育研究所(Wuhan Modern Youth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简称“青研所”) 英文缩写(YERI),是政府批准的非赢利性研究机构,组织机构编号:68231024-0号。青研所具有从事青少年教育研究及相关领域项目开发、咨询服务、职业培训、科普宣传、推进青年创业、就业和国内外青少年文化交流等职能。(详细...)

研究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研究动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推广农业科技服务农村概要

作者:刘琴 余冠仕 柯昌万 2009-04-17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教育部近日召开“发挥高校科技支撑作用、服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视频会议指出,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条件、有能力,更有责任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强大支撑作用。从今天开始,本报开设《高校服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系列报道》专栏,陆续刊登部分高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经验,敬请关注。

  ――编者

  4月3日,西安市阎良区关山镇一处甜瓜大棚前,渭南市蒲城县种植大户白铁平操着浓郁的关中方言说:“我种甜瓜一亩只收入两三千元,可人家同样的品种能挣六七千元,因为他们那里有西农专家!”

  白铁平说的“西农专家”就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如今,在三秦大地,“西农专家”已成为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农民喜欢眼见为实,我们就把科技成果摆到农民地头,在产区建起永久性试验示范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党委书记张光强说。

  经过多年探索,西北农林科大构筑了一条政府推动下的“大学―试验示范站(基地)―科技示范户―农民”的科技进村入户快捷通道,成功突破了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最后一公里”。

  农民走上致富路

  世代土窑变楼房

  初春时分,记者一行赶到陕西眉县金渠镇下第二坡村时,已是傍晚。一些村民仍在地里忙着农活。“现在,我们村里快有20辆小车了!”说起猕猴桃给村里带来的变化,一位村民自豪地说。

  家家盖起二层楼,村民开上小轿车,在下第二坡村,农民的好日子让不少城里人都羡慕。“猕猴桃就是金蛋蛋、钱罐罐!没有‘西农专家’的示范指导,就没有现在的下第二坡村。”村支书郝金玉感慨地说。

  秦岭是世界猕猴桃的原产地,陕西的猕猴桃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之首。但长期以来,品种老化、产量低等问题制约着产业的发展。“秦岭北麓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是猕猴桃最佳适生地之一,我们就把试验示范站建在眉县。”西北农林科大猕猴桃试验示范站首席专家刘旭峰说。

  15人的专家团队随叫随到,160亩示范站近在咫尺,眉县的猕猴桃种植一改之前10余年停滞不前的状态,产业发展跃上新台阶。

  “以前猕猴桃树一病就死,自从有了专家指导,病树也有救了。”郝金玉说,示范站推广的新品种逐渐代替原来的老品种,再加上人工授粉、果实套袋等新技术的应用,果农的经济效益明显增加,“过去1斤只能卖七八毛钱,现在能卖两块多!”

  “我刚结婚时家里穷得很,只有几间破窑洞。”正在地里施肥的村民王文智说。2002年,夫妻俩回村承包了7亩猕猴桃,一年净挣五六万元。

  富裕起来的人们盖起了新楼房,老宅基地也没闲着,都种上了猕猴桃。2008年,下第二坡村户均收入达到3.3万元;一亩收入过万元的果园占15%。

  现在,眉县共有8个猕猴桃示范村、400多户科技示范户,在他们的辐射带动下,不仅本县到处都能看到新建的猕猴桃园,整个陕西省的猕猴桃种植面积也从2006年试验站初建时的不到30万亩,发展到41万余亩。

  按照“把试验示范站建到产区”的原则,包括眉县猕猴桃试验示范站在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目前共建立了白水苹果、西乡茶叶、阎良甜瓜、山阳核桃板栗等14个试验示范站,以科技示范户为先导,由点及面,辐射整个产区。

  农技推广到田间

  农民致富有保障

  园艺学院副院长赵政阳是农业部果树专家组成员、陕西省苹果首席专家。4月4日,赵政阳刚走进白水县雷牙乡东方城村的一片果园,正在园子里劳动的农民刘选弟远远地就跟他打招呼。因多次听过赵教授讲课,刘选弟和赵政阳很熟。

  陕西是我国苹果主产区,全省苹果栽培面积690万亩,产量居全国第一,占全国总产量的25%,占世界总产量的9%。苹果产业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5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素有“中国苹果之乡”的渭南市白水县建立了首个苹果试验示范站。白水县政府给予大力支持,无偿划拨100余亩土地。

  几年来,赵政阳带领他的科技推广团队,深入白水县的14个乡镇,建立了千亩高标准中心示范果园、万亩示范园,以及3万亩示范基地,亩均产值5000元以上。2008年,全县苹果总产值7.2亿元,果农人均收入达3000元,其中苹果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

  白水县苹果局副局长李世平说:“一点儿不夸张地说,西北农林科大的专家给我们带来了一场苹果技术革命!”

  白水苹果种植技术推广是西北农林科大农技推广的典型模式,它的基本思路是:在农业区域产业中心地带的农村一线,建立起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农业试验示范站,作为农业推广的载体,形成一条从大学到农户的科技进村入户快捷通道。

  能够帮农民致富,西北农林科大的专家渐渐成了农民心目中的“财神爷”。如今,阎良区的甜瓜种植达到5万多亩。但是,谁能想到,就在10年前,这里的甜瓜仅有区区2亩。这个“2亩变万亩”神话的缔造者,就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甜瓜试验示范站首席专家杜军志。

  “1999年我刚到阎良时,当地老百姓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种玉米、小麦,一亩收入只有两三百元。”杜军志发现,阎良地区土层深厚,光、热、水资源良好,加上地处西安市郊区,城市消费水平较高,具备发展厚皮甜瓜产业的资源和区位双重优势。

  唯一的问题是,当时种甜瓜要盖大棚,投资一个大棚要几千元,普通农民根本搞不起。杜军志经过技术创新,把造价昂贵的大棚改成了简易棚,投入降到只有区区几百元,当年他就种下了2亩甜瓜试验田。

  转眼到了收获季节,起初并不被老百姓看好的2亩甜瓜竟然卖了1.5万元,平均一亩7500元,远远超过种菜、种粮食的收益。一亩地只要投入七八百元,就能收入七八千元!许多农民提着酒、拿着烟,甚至是托人向杜军志买种子。后来,他没办法,就订了一个“土规矩”:凭身份证买种子,一张身份证只能买一亩地的。

  短短几年,甜瓜已成为阎良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

  甜瓜种植让阎良人走上了致富路,可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毕竟有限,2008年1月,参加学校专门组织的甜瓜产业技术培训班后,示范户张小平就联合当地一些头脑灵活的种植大户成立了一个新型农村合作组织――阎良区科农瓜菜专业合作社。在西农专家的指导下,合作社注册了“蜜霸”牌商标,成为甜瓜高端市场的抢手品牌,1斤甜瓜比普通瓜多卖1元左右。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