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简介

武汉现代青年教育研究所(Wuhan Modern Youth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简称“青研所”) 英文缩写(YERI),是政府批准的非赢利性研究机构,组织机构编号:68231024-0号。青研所具有从事青少年教育研究及相关领域项目开发、咨询服务、职业培训、科普宣传、推进青年创业、就业和国内外青少年文化交流等职能。(详细...)

研究参考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参考

民办教育冷热 折射高教多元发展

吴晶 2009-11-07 新华网

    过去6年间,一边是承担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及在校生人数稳步增长,一边是非学历教育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逐渐下降――这一“升”一“降”,直接反映着民办教育领域的“热”与“冷”,也折射出我国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根据教育部的最新统计,2002年,我国民办高校共有133所,在校生32万人,到2008年民办高校增至640所,在校生增至369万人;同期,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机构数量和在校生人数分别从1202所和140万人,下降到866所和92万人。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民办高校的上升式发展得益于党和国家对民办教育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近年来,教育部在民办高校招生计划安排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和倾斜,并按照民办高校实际办学条件,保证民办高校年度招生计划安排。

    同时,这位负责人表示,民办高等教育机构自身所具有的面向社会需求、靠市场调控、自主招生及提供非学历教育的特点,也使它在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稳定发展的情况下,相应出现了学校数量和在校生规模的减少。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发展,毛入学率达到了23%,广大适龄学子接受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增多。同时,高等教育发展把握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关系,加大统筹,加快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使很多考生有了就业前景光明的就学新选择。

    1999年,国家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决定扩大高教规模,民办教育由此迎来发展机遇期,一批民办高校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

    目前,我国有高等学校近2300所,无论是学校数量还是学生数量,民办高校均占整个高等教育的四分之一强,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在一项关于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现状的调研中发现,近年来,一些依托民营企业举办的民办高校积极应对就业市场变化,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工学结合,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陶西平说,一批民办学校的飞速发展体现了我国社会力量办学事业的蓬勃兴旺,它们在调整专业结构、建设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摸索出的很多经验,值得公办高校学习和借鉴。

    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民办教育有待从国家立法、政府管理以及高校办学理念和教学改革等方面改善环境,进一步提升发展水平和质量。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阎凤桥认为,由于民办学校的办学经费受制于学生学费,所以规模扩张成为民办学校的发展导向,这就导致了有些学校为了扩大办学规模,不断降低录取学生的标准,进而造成新生的质量低下。提高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需要校内外的共同努力。在外部,可以通过实施分类办学制度、经费资助、评估、认证、准入资质、建立市场对毕业生质量的信息反馈体系等方面,对学校的教学质量形成一个有效的激励和监督机制;在内部,则需要学校的管理者、教师和办学者加强办学质量意识,加强教学投入,因材施教,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学生。

    陶西平强调,我国目前人均受教育年限依然很低,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总体还是不足,这都决定了民办教育还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民办教育发展过程中,特色就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

    北京吉利大学校长江树人表示,民办教育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具有重要的公益性意义,对社会的稳定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民办高等教育也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继续完善,更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我国办教育的宗旨是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和日益多元化的受教育需求,民办高校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教育部门和各级政府将继续根据有关法规和政策,因势利导,改革创新,推动民办高等教育健康稳定发展。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如果把6年间民办高校增加的507所与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减少的336所进行对照,可以看出民办高等教育学校在这6年间总体增加了171所,在校生增加321万人,呈现增长上升的趋势。这无疑表明了这一高等教育新生力量在巨大需求面前的旺盛生命力,值得教育管理者和办学者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