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张谷英村的私塾
“江南第一村”张谷英村重开私塾,再次掀起私塾存废之争,网友看法不一。
支持者称,现在的小学教育只是为了分数的“应试教育”,没有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讲国学注重人格教育的私塾可以弥补这种不足。私塾的出现,是对当前教育产业化、功利化趋势的一种纠正。
反对者则认为,私塾是封建文化的产物,知识内容陈旧过时,教学方式方法落后,不再适应社会需求。
尽管有人反对,各地私塾创办者失败的先例也不少,张谷英村“五峰新私塾”的创办者张志勇却坚称,将继续从事私塾教育,并希望将这种教育模式拓展到更多地方。
拥有硕士学历的张志勇2004年放弃在上海的工作和优厚的收入,来到湖南的乡村从事私塾教育。从有“中国最后一位私塾先生”之称的朱执中手中接过教鞭后,张志勇目前已经在湖南岳阳、郴州等地开办多家私塾。
张志勇称,自己的行为一开始也曾遭到当地人的怀疑,但渐渐地赢得大多数人包括一些政府部门的理解。他说,在中国的乡村,尤其是偏远地方,“特别需要高质量的启蒙教育。”据了解,6年来,张志勇大多数时间都呆在相对偏远的乡村。
在张志勇的私塾里,既教《三字经》、《四书五经》,也教数学、英语、计算机。张志勇认为,中国的私塾教育有着2000多年的教学实践,其结构理念和教学方式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他认为“私塾”和现代教育的主要区别不是教学内容方面,并不是说教《三字经》、《四书五经》就是“私塾”。他指出,不同于现代教育以教材和课程为主的模式,私塾注重“因材施教”,按每一个孩子的不同情况,来致力于培养每一个人。
据了解,在张志勇开办的私塾中,学生主要是一些学前儿童及贫困的辍学者。在私塾里,他们之间从不互相比较,每个人的教学进展和课程也都不同。张志勇认为,这就是“因材施教”的一个体现。
针对网上的私塾存废之争,张志勇称,“教育是一个很大的课题,过多的争论没有意义,更重要的是帮每个孩子找到一个成才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