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简介

武汉现代青年教育研究所(Wuhan Modern Youth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简称“青研所”) 英文缩写(YERI),是政府批准的非赢利性研究机构,组织机构编号:68231024-0号。青研所具有从事青少年教育研究及相关领域项目开发、咨询服务、职业培训、科普宣传、推进青年创业、就业和国内外青少年文化交流等职能。(详细...)

高等院校
当前位置: 首页 > 合作单位 > 高等院校

武汉大学

 2009-04-10 

    武汉大学,旧称“国立武汉大学”,简称武大,英文Wuhan University,英文缩写WHU
    武汉大学溯源于清朝末期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于1913年由国民政府建立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于1928年定名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首批国立综合大学之一,湖北第一所高等学府。目前武汉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大学,“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与法国同行联系最紧密、合作最广泛的中国高校之一。
    江城多山,珞珈独秀;山上有黉,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大学。1946年,学校已形成文、法、理、工、农、医 6大学院并驾齐驱的办学格局。新中国成立后,武汉大学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58年,毛泽东主席亲临武大视察。 1993年,武汉大学百年校庆之际,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祝贺。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大学在国内高校中率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整体实力明显上升。1999年,世界权威期刊《 Science 》杂志将武汉大学列为 “ 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 ” 。2000年,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揭开了学校改革发展的崭新一页。
   回眸过去,筚路蓝缕,励精图治,玉汝于成。珞珈山上风云际会,周恩来、董必武、陈潭秋、罗荣桓曾在这里指点江山;辜鸿铭、竺可桢、李四光、闻一多、郁达夫、叶圣陶、李达等曾在这里激扬文字。一百多年来,武汉大学汇集了中华民族近现代史上众多的精彩华章,形成了优良的革命传统,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蕴,培育了 “ 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的大学精神。
    学校简介
    【学校环境】
    武汉大学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路16号,占地面积5167亩,建筑面积252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如画,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之一”。学校占地面积3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24万平方米。校园濒临东湖,环抱珞珈,满园苍翠,桃红樱白,鸟语花香。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堪称“近现代中国大学校园建筑的佳作与典范”,一批早期建筑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近年来,武大学人又进一步精心治理校园,法学大楼、经管大楼、外语大楼等文科区标志性建筑群拔地而起,气势雄伟,新老建筑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珞珈校园更加多姿多彩。
    【学校概况】
    江城多山,珞珈独秀;山上有黉,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 ”和“211工程 ”重点建设高校。
    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大学。1946年,学校已形成文、法、理、工、农、医 6大学院并驾齐驱的办学格局。新中国成立后,武汉大学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58年,毛泽东主席亲临武大视察。 1993年,武汉大学百年校庆之际,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祝贺。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大学在国内高校中率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整体实力明显上升。1999年,世界权威期刊《 Science 》杂志将武汉大学列为 “ 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 ” 。2000年,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揭开了学校改革发展的崭新一页。
    回眸过去,筚路蓝缕,励精图治,玉汝于成。珞珈山上风云际会,周恩来、董必武、陈潭秋、罗荣桓曾在这里指点江山;辜鸿铭、竺可桢、李四光、闻一多、郁达夫、叶圣陶、李达等曾在这里激扬文字。一百多年来,武汉大学汇集了中华民族近现代史上众多的精彩华章,形成了优良的革命传统,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蕴,培育了 “ 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的大学精神。
    武汉大学环绕东湖水,坐拥珞珈山,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如画,被誉为“ 中国最美丽的大学 ”。学校占地面积5167亩,建筑面积252万平方米。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 26栋早期建筑被列为 “ 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近年来,法学大楼、经管大楼、外语大楼、计算机大楼等拔地而起,成为学校迈入新世纪的标志性建筑。
    武汉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特色明显,涵盖了哲、经、法、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等11个学科门类。学校设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信息科学和医学六大学部36个学院(系)。有110个本科专业。5个一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共覆盖了29个二级学科,另有17个二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6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28个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203个二级学科专业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284个学科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有29个博士后流动站。设有三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
    武汉大学名师荟萃,英才云集。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5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2300余人,有4位中国科学院院士、8位中国工程院院士、2位欧亚科学院院士、9位人文社科资深教授、8位“973 项目 ”首席科学家(含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4位 “863 项目 ”计划领域专家、3个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24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位国家级教学名师。
    武汉大学科研实力雄厚,成就卓著。学校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9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还拥有7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0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00年以来,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三大奖17项, SCI论文数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均位列全国高校前列,在第一、二、三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获奖数均居全国高校第三位,第四届居第二位,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教育部社科课题均居全国高校前列,并有数十项成果获得国家“ 五个一 ”工程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学校连续十次荣获深圳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产品奖(成交奖)和优秀组织奖。
    武汉大学积极利用自身的科技、智力资源优势,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方式,与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共同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平台,联合创办了7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